你朋友找你做担保,签个字而已,有那么可怕吗?可现实是,多少人因为一句‘帮忙’,背上几十万债务,房子车子全被拍走。担保不是人情,是法律绑定的责任。

想避坑,先搞懂担保责任范围到底包括什么。根据《民法典》第681条和第688条,担保的范围一般包括主债务、利息、违约金、损害赔偿金,还有实现债权的费用,比如律师费、诉讼费。也就是说,不光欠的钱你要管,连打官司的花销,都可能落到你头上。
更关键的是,一般担保和连带责任担保差别巨大。过去签了字默认是连带责任,现在《民法典》规定,如果合同没写清楚,按一般保证处理。这意味着,债权人得先起诉债务人,执行不了,才能找你。这个‘顺序’很重要,能救你一命。
但别高兴太早,很多合同里悄悄写上‘承担连带责任’,你一眼没注意,就等于敞开了钱包。所以,签字前必须确认:
最好让债权人提供书面说明,自己也留一份合同复印件。必要时,找律师过一遍条款。别觉得麻烦,比起被执行,花几百块咨询费算什么?
记住,担保不是信任的体现,是风险的转移。你以为帮了人,法院可不认情分,只认白纸黑字。